R图 601166_0

  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兴业银行尾盘天量成交甚至抢走了大盘收涨的风头!

  12月29日,兴业银行尾盘出现诡异一幕,集合竞价阶段,有投资者以16.21元价格买入13.3万手,股价直线飙升拉至涨停,计算下来这笔成交耗资2.16亿元,而前一笔交易价格仅为14.78元,涨幅仅为0.27%。

  全网都在找答案,这是谁买的?从社保基金、境外投资者、量化基金猜到公募基金为了净值排名出手,众说纷纭。

  兴业银行也是在盘后立即向媒体表示,并不清楚具体原因,银行未有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交易所也关注到这一异常。

  上交所通报称,2023年12月29日收盘集合竞价阶段,兴业银行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经初步核查,为某投资者以明显偏离股票最新成交价的价格大笔申报成交所致。上交所将对相关情况作进一步深入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对此,有基金经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大概率是乌龙指,但“乌龙指”这一说法又被相关接近人士否定。

  总之,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喧闹属于兴业银行。不过,根据上交所“为某投资者以明显偏离股票最新成交价的价格大笔申报成交所致”的公告,很多市场人士不看好下周开盘表现,认为大跌概率较大。

  全网都在找神秘买家

  在29日下午回复媒体关切后,兴业银行在晚间再次公告,关注到2023年12月29日本公司A股股票收盘价格涨停,股价涨幅较大。经自查核实,本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今年以来,银行指数全年下跌1.2%,震荡了一整年的银行股,在年末最后一天,兴业银行在尾盘的集合竞价阶段涨停,让不少投资者感慨:活久见!

  要明确的是,兴业银行涨停和银行板块关联不大,29日当天银行指数上涨0.82%,仅有兴业银行涨停,涨幅第二的无锡银行为4.12%,其余涨跌幅均在1%以内,整体表现较为平静。

  对于兴业银行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四种猜测:

  猜想一:市场第一反应是国家队又买买买了?尤其近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入市权益市场信号频频,汇金、国新等国家队也多次在尾盘出手四大行、ETF等,兴业银行的尾盘突然涨停,引发这一猜测。

  猜想二:也有消息人士猜测,外资在大举买入。原因在于12月28日,兴业银行获外资买入689.94万股,占流通盘0.03%。陆股通持有兴业银行6.24亿股,占流通股3%,累计持股成本14.58元,持股盈利1.13%。

  猜想三:还有市场人士认为,29日是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基金业绩排名关乎很多公募的直接利益,可能是公募为了排名而出手。

  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公募的支持。有基金经理表示,公募考核在11月底已经结束,从重仓兴业银行的基金来看,也没有产品业绩排名较为突出或者靠后。这一明显偏离股票最新成交价的价格大笔申报成交,截至收盘后还有委托买入没有成交。更何况,兴业银行的持仓主要以指数基金为主。

  猜想四:有市场人士评价,这大概率重现“光大乌龙指”事件。

  上述人士推断称,“收盘前最后15秒,下单18个万手单,成交了12个,是哪家量化系统bug了?如果是内幕消息,成交额2亿,至少判十年,如果是乌龙指,下一个交易日平开2000万亏掉。”

  A股历史上,光大乌龙指事件曾经轰动一时。2013年8月16日,上证综指大涨近6%,50多只权重股触及涨停。后查明,当天异动的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巨额买入。证监会认定“光大证券在进行ETF套利交易时,因程序错误,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以234亿元的巨量资金申购180ETF成份股,实际成交72.7亿元”为内幕信息。

  到了同年11月1日,证监会作出处罚决定,认定光大随后的对冲措施为内幕交易,对包括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在内的四名主要责任人作出处罚。这也是中国A股市场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乌龙事件。

  重仓兴业银行基金多为ETF,无业绩排名压力

  对于公募为了年末排名而出手为止,从重仓兴业银行的基金种类来看,可能性并不大。

  今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兴业银行为公募基金第46大重仓股,现身245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较上季度增加33只,合计持有6.64亿股,算是获得基金持仓较多的个股。不过从基金类型来看,前十大持仓基金中,均为指数基金,除了易方达上证50增强为指数增强型基金,其余9只为ETF。

  首先,从基金种类而言,ETF基金的业绩来源于跟踪指数,这意味着ETF的业绩是由指数表现决定的,并以追求最小跟踪误差为原则,被动投资的基金经理没有动力为了排名去拉涨指数中的某一只成分股。

  其次,重仓兴业银行的指数也多是大蓝筹指数。比如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宝中证银行ETF等,这些ETF本身规模较大,除了银行主题的ETF,兴业银行在其他ETF中占比也并不太高,拉涨单一个股对基金净值变动不大。